| 加工模式 | 推荐设置:根据需要 |
| 取值范围 | 批量加工/单件小批量 |
此参数影响磨削时起刀位置
单件小批量:启动程序后从当前磨削位置开始加工
批量生产: 启动程序后从初始磨削位置开始加工
| 左端面耳高 | 推荐设置:无 |
| 取值范围 | 大于零 |
此参数影响磨削左端面及自动对刀时候的动作
测量加工工件的实际耳高尺寸,精确到0.1mm
| 左端面磨削起点 | 推荐设置:自动计算 |
| 取值范围 |
此参数时根据外圆参数界面的当前磨削接触自动计算而来
磨削起点=外圆当前接触+0.1mm
磨削起点=外圆当前接触-0.1mm
磨削起点=外圆当前接触+0.1mm
| 左端面磨削终点 | 推荐设置:自动计算 |
| 取值范围 |
此参数时根据外圆参数界面的当前磨削接触和耳高自动计算而来
磨削终点=外圆当前接触+耳高+1mm
磨削终点=外圆当前接触-耳高-1mm
磨削终点=外圆当前接触-耳高+1mm
| 左端面初始磨削接触 | 推荐设置:手动测量后输入 |
| 取值范围 |
此参数为批量生产时使用的磨削位置
为保证安全,手动用砂轮接触工件左端面后,将坐标后退0.1mm后输入此参数
自动对刀不自动计算初始磨削位置,此值需手动设置
当自动对刀界面右端测量结果和右端测量设置大于阈值时会产生报警,可能原因是工件过长或未放置到位,可能需要调整初始磨削位置和右端测量设置
| 左端面当前磨削接触 | 推荐设置:自动累计 |
| 取值范围 |
此参数为单件小批量时使用的磨削位置
磨削过程中,此参数会根据进刀量自动累积
| 右端面壁厚 | 推荐设置:无 |
| 取值范围 | 大于零 |
此参数影响磨削右端面时候的动作
测量工件的实际壁厚尺寸,精确到0.1mm
| 右端面磨削起点 | 推荐设置:自动计算 |
| 取值范围 |
此参数时根据外圆参数界面的当前磨削接触和壁厚自动计算而来
磨削起点=外圆当前接触-壁厚
磨削起点=外圆当前接触+壁厚
磨削起点=外圆当前接触-壁厚
| 右端面磨削终点 | 推荐设置:自动计算 |
| 取值范围 |
此参数时根据外圆参数界面的当前磨削接触和耳高自动计算而来
磨削终点=外圆当前接触+1mm
磨削终点=外圆当前接触-1mm
磨削终点=外圆当前接触+1mm
| 右端面初始磨削接触 | 推荐设置:手动测量后输入 |
| 取值范围 |
此参数为批量生产时使用的磨削位置
为保证安全,手动用砂轮接触工件右端面后,将坐标后退0.1mm后输入此参数
自动对刀不自动计算初始磨削位置,此值需手动设置
| 右端面当前磨削接触 | 推荐设置:自动累计 |
| 取值范围 |
此参数为单件小批量时使用的磨削位置
磨削过程中,此参数会根据进刀量自动累积
| 已加工 | 推荐设置:0 |
| 取值范围 | 大于零 |
此参数为自动累计值
每在批量加工模式下完成一次磨削程序,此参数自动累加一次
| 修整设定 | 推荐设置:0 |
| 取值范围 | 根据工艺要求 |
此参数设定为每磨削几件修整一次砂轮
通过设定此参数可以实现加工多件工件后自动修整一次砂轮的功能
注意:修整时调用修整界面精修参数(次数/修整量/速度)
| 循环次数 | 推荐设置:无 |
| 取值范围 | 大于零 |
根据工件磨削余量控制
| 进给深度 | 推荐设置:0.005~0.05 |
| 取值范围 | 大于零 |
根据磨削工艺要求,合理分配粗磨精磨进刀量,一般粗磨大进刀量去余量,精磨小进刀量光刀
| 磨削速度 | 推荐设置:100 |
| 取值范围 | 大于零 |
砂轮从磨削起点到终点移动时的速度
| 修整设定 | 推荐设置:无 |
| 取值范围 | 大于零 |
当前工艺磨削循环次数到达修整设定次数后进行一次修整
注意:修整时调用修整界面精修参数(次数/修整量/速度)
| 砂轮线速度 | 推荐设置:30m/s |
| 取值范围 | 15~50 |
砂轮磨削线速度根据砂轮材质及工件材质不同变化较大
具体设置方案请进行测试后设置
| 头架转速 | 推荐设置:120 |
| 取值范围 | 小于120转 |
头架转速和表面粗糙度有关
| 累计修整量 | 推荐设置:无 |
| 取值范围 |
记录当前砂轮半径方向已修整掉多少
| 锥度微调 | 推荐设置:0 |
| 取值范围 | 0~0.02 |
加工的工件经过测量后,如果端面有轻微锥度的话,可以通过此参数将砂轮稍微修处斜面来调整
注意此参数只能作为微调使用,不可过大调整,以免加工出的工件表面有条纹
| 砂轮状态 | 推荐设置:无 |
| 取值范围 | 新砂轮/旧砂轮 |
当更换新砂轮时,切换到新砂轮。还需设置正确新砂轮直径及初始修整位置
| 粗修次数 | 推荐设置:无 |
| 取值范围 | 大于零 |
点击修整键进行修整的时候,执行粗修的次数
| 粗修进给量 | 推荐设置:无 |
| 取值范围 | 大于零 |
粗修时每次修整进给量
| 粗修速度 | 推荐设置:无 |
| 取值范围 | 大于零 |
粗修时修整速度
| 精修次数 | 推荐设置:无 |
| 取值范围 | 大于零 |
点击修整键进行修整的时候,执行精修的次数
磨削中修整的时候,调用此精修次数进行修整
| 精修进给量 | 推荐设置:无 |
| 取值范围 | 大于零 |
精修时每次修整进给量
| 精修速度 | 推荐设置:无 |
| 取值范围 | 大于零 |
精修时修整速度
| 修整起点 | 推荐设置:金刚笔在砂轮前侧5mm处U轴坐标 | 推荐设置:金刚笔在砂轮前侧5mm处X轴坐标 |
| 取值范围 |
手动将金刚笔开到砂轮前侧合适位置,记录坐标定位修整起点
| 修整终点 | 推荐设置:金刚笔在砂轮后侧外5mm处U轴坐标 | 推荐设置:金刚笔在砂轮后侧外5mm处X轴坐标 |
| 取值范围 |
手动将金刚笔开到砂轮后侧合适位置,记录坐标定位修整起点
| 砂轮线速度 | 推荐设置:无 |
| 取值范围 | 大于零 |
修整时,砂轮的线速度。为保证修整质量,请设置合适数值
| 当前接触 | 推荐设置:自动累积 |
| 取值范围 |
此参数输入金刚笔和砂轮左右位置上Z轴的坐标
当前砂轮和金刚笔接触时候的坐标,砂轮状态为旧砂轮时使用此修整位置开始修整。此参数每次修整后会自动计算累计
| 初始接触 | 推荐设置:手动测量后输入 |
| 取值范围 |
此参数输入金刚笔和砂轮左右位置上Z轴的坐标
新砂轮时砂轮和金刚笔修整位置,此参数需保证第一次修整时金刚笔从起点到终点修整过程中金刚笔不要接触砂轮
| 磨削方式 | 推荐设置:根据需要选择 |
| 取值范围 | 来回/保持 |
此参数为磨削时的动作
来回:进刀后,砂轮垂直从磨削起点移动到磨削终点,再反向回来
保持:砂轮持续进刀,不进行垂直移动磨削
| 磨削砂轮转速 | 推荐设置:根据需要选择 |
| 取值范围 | 大于零 |
此参数为磨削砂轮转速
此选项开放输入时表示砂轮为恒转速模式
| 修整砂轮转速 | 推荐设置:根据需要选择 |
| 取值范围 | 大于零 |
此参数为修整时砂轮转速
此选项开放输入时表示砂轮为恒转速模式
| 加工中修整补偿 | 推荐设置: |
| 取值范围 | -0.5~0.5 |
此参数为磨削中修整时,对磨削位置的补偿量
补偿量输入正值为坐标轴正向补偿
设定值为每次修整的补偿量,推荐在加工中工件尺寸一直往一个方向发展的情况下,对磨削接触点进行调整
| 左端面终点补偿 | 推荐设置: |
| 取值范围 | 大于零,小于耳高长度 |
此参数为磨削左端面时,来回拉磨时水平终点位置补偿值
默认为加工终点为耳高长度,如果需要砂轮不完全移动出工件左端面,可以设置此补偿值
例如输入5mm,表示来回拉磨时终点再距离耳高5mm处结束
需要注意,此参数不能设置过大,导致终点位置比起点位置还靠近外圆面
| 右端面终点补偿 | 推荐设置: |
| 取值范围 | 大于零,小于壁厚长度 |
此参数为磨削右端面时,来回拉磨时水平终点位置补偿值
默认为加工终点为壁厚长度,如果需要砂轮不完全移动出工件右端面,可以设置此补偿值
例如输入5mm,表示来回拉磨时终点再距离壁厚5mm处结束
需要注意,此参数不能设置过大,导致终点位置比起点位置还靠近外圆面